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提出的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的积极因素等方面,强调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类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小学科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人际活动体系,如果能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让教师创造性地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必然能提升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的情感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首先要关注科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小学阶段的儿童情感不够稳定,容易受环境、学习内容、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控性不强,但其积极因素又易于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情感。
1.课前铺陈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效果并不好,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不快或抵触心理。因此,在科学课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尝试用趣味心理游戏或者科学小魔术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尽快“收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在低中年级,可以在课前一分钟开展一些类似于“舒尔特”表、听报科学名词、击掌模仿等注意力训练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良好情绪。
除了趣味心理游戏外,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我们还可以在课前一分钟引入一些有趣的科学小魔术或科学趣味实验,如果和本单元、本课内容相关则更好。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电与磁时,可以进行“勺子变磁铁”的科学魔术;在引导学生探究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可以引入“手掌吊瓶子”的科学魔术;在引导学生探究水时,可以表演“报纸开出水中花”的科学魔术。在高年级,课前一分钟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小组来展示,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给予了他们展示的平台。
2.情境入题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向科学主题的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教学情境的多元化,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受更加直观。与问题、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更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思考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强调科学探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创设对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有利的教学情境,让他们亲历发现问题、进行假设、整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磁铁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老师不小心把大头针散落了一地,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快速地把它们收集到一起呢?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各抒己见,想到利用磁铁来解决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后追问:用磁铁的哪个部位来吸呢?这样,由一个生活问题出发,层层深入,自然而然地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引领他们自主地探究本课的研究主题。
3.探究为主
小学科学教学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对科学探究热情很高,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设计适当的探究活动,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探究的欲望,促使其自主学习。引领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究,更要强调思维层面的探究。
例如,在引导学生研究如何用纸来折各种形状时,教师引出话题:一张纸可以托起一块红砖吗?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乐意探究的问题。孩子们热情高涨,很快讨论出可以将纸折成一定形状的办法。教师适时提问:折成什么样的形状呢?怎样公平地比较这些不同的形状呢?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学生始终在思维层面积极探究,在随后的实证环节中,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步步深入地探究,是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究,是手脑结合的探究,也是有效有序的探究。
4.评价得当
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自我积极力量的提升,教师的评价是提升学生积极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科学教学强调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促使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评价方法是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等评价方法。例如,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给予积极的评价。对那些在活动中操作优异、观点独特、探究贡献大的学生,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供期终评价时参考。 上一篇:美学概念传播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